愛國之情是一個人對自己祖國的一種誠摯的熱愛和深厚的感情,是一個人最原始的感情之一。
在歷朝歷代,許多仁人志士都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,以國事為己任,前仆后繼,臨難不屈,保衛祖國,關懷民生,心懷天下,正是這樣可貴的精神,使得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衰。這也是今日的我們應該保留的美好精神品質。
1、捐軀赴國難,視死忽如歸。——曹植《白馬篇》
2、寧為百夫長,勝作一書生。——楊炯《從軍行》
3、山河千古在,城郭一時非。——文天祥《南安軍》
4、長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艱。——屈原《離騷》
5、生當作人杰,死亦為鬼雄。——李清照《夏日絕句》
6、王師北定中原日,家祭無忘告乃翁。——陸游《示兒》
7、男兒何不帶吳鉤,收取關山五十州。——李賀《南園》
8、一腔熱血勤珍重,灑去猶能化碧濤。——秋瑾《對酒》
9、但得眾生皆得飽,不辭羸病臥殘陽。——李綱《病牛》
10、歸老寧無五畝田,讀書本意在元元。——陸游《讀書》
11、忍淚失聲詢使者,幾時真有六軍來。——范成大《州橋》
12、但使龍城飛將在,不教胡馬度陰山。——王昌齡《出塞》
13、商女不知亡國恨,隔江猶唱后庭花。——杜牧《泊秦淮》
14、一簫一劍平生意,負盡狂名十五年。——龔自珍《漫感》
15、只解沙場為國死,何須馬革裹尸還。——徐錫麟《出塞》
16、粉身碎骨渾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間。——于謙《石灰吟》
17、只解沙場為國死,何須馬革裹尸還。——徐錫麟《出塞》
18、誓掃匈奴不顧身,五千貂錦喪胡塵。——陳陶《隴西行》
19、可憐無定河邊骨,猶是深閨夢里人。——陳陶《隴西行》
20、商女不知亡國恨,隔江猶唱后庭花。——杜牧《泊秦淮》
21、絕域從軍計惘然,東南幽恨滿詞箋。——龔自珍《漫感》
22、但愿蒼生俱飽暖,不辭辛苦出山林。——于謙《詠煤炭》
23、此中何處無人世,只恐難酬壯士心。——顧炎武《海上》
24、四百萬人同一哭,去年今日割臺灣。——秋逢甲《春愁》
25、暖風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。——林升《題臨安邸》
26、未收天子河湟地,不擬回頭望故鄉。——令狐楚《少年行》
27、一年三百六十日,多是橫戈馬上行。——戚繼光《馬上作》
28、寄意寒星荃不察,我以我血薦軒轅。——魯迅《自題小像》
29、手持三尺定山河,四海為家共飲和。——洪秀全《吟劍詩》
30、秦時明月漢時關,萬里長征人未還。——王昌齡《出塞曲》
31、但使龍城飛將在,不教胡馬度陰山。——王昌齡《出塞曲》
32、南北驅馳報主情,江花邊草笑平生。——戚繼光《馬上作》
33、臣心一片磁針石,不指南方不肯休。——文天祥《揚子江》
34、昨夜秋風入漢關,朔云邊月滿西山。——嚴武《軍城早秋》
35、繁霜盡是心頭血,灑向千峰秋葉丹。——戚繼光《望闕臺》
36、一自胡塵入漢關,十年伊洛路漫漫。——陳與義《詠牡丹》
37、千年史冊恥無名,一片丹心報天子。——陸游《金錯刀行》
38、更催飛將追驕虜,莫遣沙場匹馬還。——嚴武《軍城早秋》
39、黃沙百戰穿金甲,不破樓蘭終不還。——王昌齡《從軍行》
40、易水潺潺云草碧,可憐無處送荊卿。——陳子龍《渡易水》
41、世間無限丹青手,一片傷心畫不成。——高蟾《金陵晚望》
42、位卑未敢忘憂國,事定猶須待闔棺。——陸游《病起書懷》
43、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——文天祥《過零丁洋》
44、我自橫刀向天笑,去留肝膽兩昆侖。——譚嗣同《獄中題壁》
45、遙憐故園菊,應傍戰場開。——岑參《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》
46、云白山青萬余里,愁看直北是長安。——杜甫《小寒食舟中作》
47、只有所南心不改,淚泉和墨寫《離騷》。——倪瓚《題鄭所南蘭》
48、撫劍長號歸去也,千山風雨嘯青鋒。——康有為《出都留別諸公》
49、杜鵑再拜憂天淚,精衛無窮填海心。——黃遵憲《贈梁任父同年》
50、愿得此身長報國,何須生入玉門關。——戴叔倫《塞上曲·漢家旌幟滿陰山》
51、白日放歌須縱酒,青春作伴好還鄉。——杜甫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》
52、遺民淚盡胡塵里,南望王師又一年。——陸游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》
53、寸寸山河寸寸金,侉離分裂力誰任。——黃遵憲《贈梁任父母同年》
54、杜鵑再拜憂天淚,精衛無窮填海心。——黃遵憲《贈梁任父母同年》
55、茍利國家生死以,豈因禍福避趨之。——林則徐《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》
56、四海翻騰云水路,五洲震蕩風雷激。——毛澤東《滿江紅·和郭沫若同志》
57、即從巴峽穿巫峽,便下襄陽向洛陽。——杜甫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》
58、都護行營太白西,角聲一動胡天曉。——岑參《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》
59、試看天塹投鞭渡,不信中原不姓朱。——鄭成功《出師討滿夷自瓜州至金陵》
60、劍外忽傳收薊北,初聞涕淚滿衣裳。——杜甫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》